关键词
诗文库 正文
与梵摩达哆王书 先秦 · 加赦国波罗柰城诸族豪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长生童子,彼作是语,汝不畏后为子孙作患邪(《中阿含经》:拘罗娑国王名长寿,加赦国王名梵摩达哆,常共战争。拘娑罗国为加赦所破,长寿生长生童子,猛毅聪明,劝波罗诸豪贵族作书与梵摩达哆,梵摩达哆欢喜,令依彼住,与长生出猎,疲乏遂卧,长生拔刀著颈,欲行报怨,复举刀还鞘,以实白之。梵摩达哆以女妻之,还其本国。佛告比丘:「汝等莫共斗争,若以争止争,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争。」)
乞责辅臣以弭天变疏淳祐十二年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一
臣猥以朴学,获侍经帷,讲说之馀,蒙垂清问,咨访世事,勤勤恳恳,略无倦容。
此明主可与忠言之时也。
兹闻水潦为败,绵十数州,奔告于朝,日日相继。
臣虽至愚极陋,其敢隐默不言?
谨条变异之因,上渎渊衷之听。
臣闻阴阳之气流行天地之间,舒惨焉而为寒燠,明润焉而为雨旸,均则和,戾则沴。
虽云天运有数,实与人事相符。
圣人居泰则裁成辅相,以保其和;
遇灾则恐惧修省,以求其应。
用能导迎善气,变灾为祥。
否则阴疑于阳而阳不能胜,必激而为灾为沴矣。
孔子作《春秋》,书大水者八,而不明灾异之应。
班固著《汉·五行志》,乃取董仲舒、刘向之说,推究其事。
或谓弑父弑君,或谓兵连祸结,或谓淫泆过度,或谓百姓愁怨,或谓丹楹刻桷,或谓政在大夫
虽事以类求,微近于凿,然天人之理,实相贯通,迪逆之机,常相影响,讵可岐为二致,泥其感应哉?
臣于《春秋》,每独善宋。
方宋大水,鲁使吊焉,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
且一水之变,而邻国至于遣使相吊,其君至于负罪引慝如此。
臧文仲曰:「宋其兴乎。
罪己,其兴也勃焉。
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可谓善于论兴亡,明于论感应矣。
呜呼!
宋其罪己而兴者欤。
至于汉唐,则有李寻、宋务光之流,亦能指陈外亲大臣、后庭近习为水灾之应,述其儆戒,深切著明。
而其君不能因言致省,推求象类,以阴盛为虞,往往祸乱接迹,如传所记者,何可胜叹。
然则国家兴衰,不在于灾异,而在于人君之省不省明矣。
天人之际,可不惧哉?
恭惟陛下膺图御历,于今二十有九年,仁心之所感格,善政之所薰陶,自宜天降嘉祥,诸福毕至。
六月中浣,诸道大水同日并发,为变异常。
得之传闻,见之申奏,今日而报严、衢、信山涧发洪,溪流暴涨,雨八昼夜不止,城内外如行江汉矣;
明日而报台、婺、处之水发山源,出溪谷,而涛头高数丈矣;
又明日而报邵武延平之水输灌建宁,而城市莽为巨壑矣。
大抵冒没城郭,淹浸田苗,损坏庐舍,摧陷井邑,抉荡堤防,漂流储峙,官吏溺者什之一二,百姓溺者什之六七,军士溺者什之三四。
湖南北之水,江东西之水,闻之道涂,无以异于闽、浙。
一郡之水犹为灾异,今东南诸郡而水毁过半焉,此岂寻常细故,可得而玩耶?
且陛下父母天地而阴阳错逆矣,主山川而摧裂涌决矣,君社稷而邑陷城圮矣,子万民而暴灾殒溺矣。
咸谓陛下骇于巨故,震惕在怀,必有大悔悟、大修省,以揽塞变异也。
臣夷考国朝敬天爱民,无如仁宗
在位四十二年,雨灾水灾间见叠作,帝乃诏避殿,诏减膳,诏改元,诏损尊号,诏求直言,诏宽冤狱,诏问疾苦,诏发仓廪,诏息征徭,诏蠲租赋,至诚恻怛,惕然若伤。
苟有益于救灾,皆施行而无吝,可谓遇灾而惧矣。
陛下所宜取法也,独何其不然耶?
而臣深忧静察,则骎骎乎且宣和矣。
宣和之水暴至京城起居郎李纲上书,以为变异不虚发,必有感召之因;
灾害非易禦,必有消去之策。
之意盖谓实德不修,实政不讲,可谓切中当时之病。
诏乃以水衡失职,波流泛滥,即非灾异,竟坐狂绌。
讳人言,玩天变甚矣,而今日之證候实似之。
虽水未及都城,然去岁水灾叠作,意谓陛下必能悔悟以销变矣,而漫不经意。
今则日甚一日矣。
去岁水灾尚远,意谓陛下必能警省以弭灾矣,而恬不见怪。
今则日近一日矣。
夫灾异之来,日甚一日,日近一日,而犹不能恐惧修省焉,则宣和都城之水,将必突然陛下之前矣。
臣非好危言以恐陛下也,阴气勃戾,感召有端,岂必水哉,盖将有盗贼之忧,外患之虞,迫逼而不可虑,骇悍而不可支者。
宣和自元年之既水,御笔内批之络绎犹故也,神霄宝录之崇奉自如也,花石应奉之科扰无禁也。
师成、童贯之流结怨东南,召衅西北,不五六载,寇入中国,以阴召阴,理所必至也。
夫阳明盛则德性用,阴浊胜则物欲行。
故其不能明白洞达,以迪其德性之和,而惟晦昧黤黯,以行其物欲之私者,意之所感,则为惑昵,为蒙蔽,为柔邪,为暗僻,为朋比,为憸谗,皆阴也。
气之所应,则为滞淫,为扎瘥,为祅祲,为苦盭,为昏垫,为沈晦,皆阴也。
岂必水哉?
宣和惟不去私欲之偏,是以激阴浊横流之害。
今日又将忽阴沴之戒,则必蹈乱亡相寻之辙矣。
臣不佞,敢冒死为陛下条陈之。
其目有五,曰启私谒而大公至正之理未昭,溺近习而清静纯一之德未著,崇土木而恭俭简朴之化未形,庇小人而公平广大之见未显,失人心而仁厚忠恕之泽未洽。
此五者,根原于一心之微,而流行于四海之大,极而至于阴浊肆行,灾害间作,败坏国家而已也。
且宣和之失,在于降御笔以专恩威也。
陛下天资高明,岂不知监
然牵联爱欲,纷纠事为,往往以独见之偏,挠中书政本之地。
陛下之意,岂不曰恩旧之相迭操政枋,而威权几至于下移,今恩旧虽歇,而威权不可以不收。
自是心一起,而独运万机之政,安然行之而无吝矣。
宗亲之除授,戚属之迁擢,外亲之特命,虽邸第祈求,恩旧请托,有非圣心之得已者,而轻重厚薄,实出于陛下处分也,如废法何?
天庭之奏状,台府之两造,有司之琐务,虽宫媪经营,腐夫干预,有非圣心之所乐者,而曲直是非,实出于陛下裁制也,如挠政何?
他如内批之宣谕,章疏之节贴,台牒之惩戒,是皆亡国之證候。
而宸翰络绎,词气峻严,轺使往来,施行急遽,陛下曾不以掣肘外庭为疑。
是国家机括所在,无出于此数事,而陛下悉躬亲行之。
臣恐行之不已,意轻丞相之讥,兼行将相之失复见于今日,祗以开私谒之门,启捷出之径耳。
此阴浊之政有类于宣和也。
宣和之失,在于溺近习而忘远虑也。
陛下至公无私,岂不知监
然情与爱迁,事为私夺,往往有蹈其覆辙者矣。
且宫庭屋漏之间,夫孰无谨独之学?
窃意陛下所以待宫妾者,必有道矣。
然声实流闻,由中及外,天下妄谓陛下微有惑溺。
虽阅理至深,观变已熟,万无此失,而人言如此。
至谓一令死,不知几令之复生;
一飞燕来,安保百飞燕之不进?
道途流传,虽未必实,而亏损圣德之大,无出于此。
虽家置一喙,不可得而解矣,蜎蜎蠖濩之中,夫孰无省察检防之念?
窃意陛下待阉尹者亦必有道矣,然陪侍习熟,工于揣摩,或亦微有所预,往往时以一二事取信于外,故趋者澜倒。
虽圣性高明,照烛,此辈未能尽窃威福之柄,然玩而弗虑,声生势长,趋附浸多,过咎浸积,内则惧陛下之严诛,益思伺察诋排,以操公议之戈戟,此阴浊之政有类于宣和也。
宣和之失,在于崇土木以备游幸也。
陛下性好恭俭,岂不知监
然居养所移,未能无爱。
往岁尝建龙翔矣,尝饰苑囿矣。
以卑宫之主视之,不翅过矣。
既又以为未足,无故创为新寺之役。
虽云经费取办御前,大抵施为率从科抑,规模浸广,工役繁兴,斩丘木而先朝后妃将相之墓无所庇藏,广进助而畿辅江浙膏腴之田半归白夺。
方且包撤民居,疏凿溪港,穷奢极侈,无有已时。
黔黎敢怒而不敢言,闾巷敢怨而不敢指。
貂珰舍此无以擅其利,内司舍此无以足其欲,遂致转展工程,悠飏岁月。
如闻此役未了,又将转而他图。
某所之道观方兴,某所之祠庙又起。
庙堂遵奉,委曲施行,百姓闻之,心摧胆折。
自古人君兴土木者,自《春秋》、《史记》历代以来,并皆书为过失,以示万世。
今灾异如此,而斧斤之声不绝于耳,此皆小人图一旦之利,而致人主于有过之地。
此阴浊之政有类于宣和也。
宣和之失,在于用小人以仇公议也。
陛下能辨忠邪,岂不知监
而心之所倚,乃拳拳于小人之党庇。
贿相再用,浊乱朝廷,凡五六载,此宰相之凶也。
公议方以削美谥为请,而陛下念之终不忘。
老奸蹲踞,㧻害忠良,凡数四载,此台谏之凶也。
公议方以镌责为请,而陛下眷之终不忘。
猥琐之尹,因怙宠以召闹,所当却退也。
今不却退,而反升之。
贪酷之守,因贪婪而召变,所当窜斥也。
今不窜斥,而反庇之。
下至一黥胥之贱,既丽于刑矣,而复脱之缧绁之中;
一皂隶之贱,既声其罪矣,而反芘之主萃之地。
君子不幸而为小人所击,则一斥不反,不免有收其田里之讥。
小人有时而为君子所排,则左遮右掩,不免有保全爱惜之意。
遂使阴气盘结于两间,恶俦蕃殖于散地,或处畿辅,或逃海滨,皇惑人心,动摇国是。
此阴浊之政有类于宣和也。
宣和之失,在于灭天理而失人心也。
陛下销患于未形,岂不知监
而谋虑之微,乃不及于深绵眇密之中,甚可惧也。
天下有道,公议在朝廷;
天下无道,公议在草茅。
言之是耶,则迁善改过;
言之非耶,则皇自敬德
皆所以触人君进德之机,养天下敢言之气也。
一或仇视,则僇辱随之。
去岁尝黥士矣,而其过在京兆
今岁尝僇士矣,而其责在朝廷。
上乘快指挥,未免有今日陡如此之忧。
下恶伤其类,尝恐有异时或手滑之虑。
虽小夫狂生坐愚至此,所可惜者,朝廷举动耳。
遂使京畿视效,几至于与士为敌,而其心常求以胜士。
郡国闻风,甚至于与士为仇,而其极遂至于杀士。
吁!
士何负于国家?
而意向一偏,其祸遂至于如此哉!
「王以小民承天永命」,是天下之变不在宗族,不在诸侯,不在奸雄盗贼,而惟在于小民之身。
有以安之,则化叛离为䜣合。
无以安之,则转荣怀而为杌杌。
其间不能以寸而害利霄壤,甚可畏也。
国家自宝、绍以来,内郡之民未有叛心也。
端平之税亩,淳祐之括田,不翅足矣。
而去岁经界一事,为害尤深。
吕惠卿手实之故智,仿李椿年砧基之陋规,诛求惨毒,租税重敷,妖孽椓民,一至此极。
边远未始有离心也,清野之转徙,军需之科敷,亦云扰矣。
而今岁钞骑,为害尤深。
空山寨储蓄之利,尽沿淮摧残之民,渚鸿未定,离散可怜,林燕无巢,归栖何所。
呜呼!
民何负于国家?
而衅孽一起,其祸遂至于此哉!
此阴浊之政有类于宣和也。
夫水,阴物也,而其所以为灾,则起于阴浊胜而阳明之理有亏,物欲行而德性之和不用。
宣和之證候,则背阳明、趋阴暗者也。
而今日之證候,则无异乎宣和。
宣和之灾异,则以阴浊感阴沴者也。
而今日之灾异,亦无异乎宣和。
感召之政与宣和相合符,阴沴之灾视宣和为有过,臣愿陛下侧身修行,监宣和之所以失,而一以仁宗为法,使立政造事之际,全德性而得阳明之纯,亏物欲而无阴沴之胜,则天怒可回,天灾可弭而民命可续矣。
臣又闻天圣间京城大水,宰执方晨朝未入,俄有旨放朝。
王曾亟附奏曰:「天变甚异,皆臣等燮调无状,岂可退安私室,恬然自处」?
亟请入见,陈所以备禦之道。
其后谢绛抗疏,亦谓陛下进用丞弼,极一时选,而政道未茂,天时未顺,岂辅佐不明耶?
抑委任不笃耶?
必若使之,宜推心责成,以极其效。
谓之不然,则更选贤者。
是灾异之来,大臣任其咎可也。
今日暴水为灾,坊门贻诮,大臣已乏寅亮之德,乖调燮之方矣。
所宜跼地上章,引咎塞变,坦然自恕,则亦何词?
休沐更私,罢朝夙退,外示容与,无异他时。
方且启拟差除,相为抆拭,上玩至戒,以欺圣明,此则臣之所未喻也。
若谓徒崇虚文,无益于事,则所谓实者,竟复如何?
臣窃以为莫大于协寅恭、除壅蔽。
夫和气致祥,灾气致异,而不和之象乃在大臣。
一堂之内矛盾交驰,一念之间水火斗进,乏和衷之义,无协一之规,形诸四方,安有肃睦?
若使好恶得其正,用舍得其真,不为苟同,犹足相济。
万一各持异见,各徇私情,以喜怒为好恶,以爱憎为用舍,则必至于政令舛忤而是非乱于上,党与交盛而邪正乱于下,岂不纠纷盭戾,变怪愈滋哉?
此则寅恭之义所当协也。
灾异求言,具有故实,所以下通抑郁而内儆阙遗。
陛下乐闻忠嘉,初无厌惮,独大臣恶人议己,畏人多言,沮不举行,舆情共郁。
大臣平日自许以贤,未必多有愆尤,广为奸利,何用抑遏以至于斯?
今召怨干和者,非止一端,产灾胎变者,非止一事。
若非人言,则君门九重,何由自达?
若非导谏,则草茅一介,谁肯尽言?
今纵壅遏下情,遮蔽耳目,窃恐天变不悟,人怨不知,弗虑弗图,变起不测,骇而谋之,岂有及哉!
此则壅蔽之患所当除也。
使大臣能自省其非,深惩二患,协寅恭以补燮调之失,除壅蔽以消祸变之原,而又亟为救菑补败之图,行之以至诚恳恻之意,毋讳护以沮吾君为善之意,毋艰难以隔吾民欲达之情,务惠及饥累,以召和气,则所谓实者,犹庶几于万一也。
臣隐忧熏心,冒进狂瞽,非敢沽激,惟陛下亮其愚忠。
南海崔尚书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所谓大丈夫。
岂天使为之哉。
以其进为天下利。
退有百世名。
显为诸侯师。
默成万世法而已。
为退默者为避人。
得时而退默者为自进。
为进显者为必行。
不得时而进者为失志。
是以雄才盛德。
不可以不兼其时。
故无其时。
不可行也。
有其时而志未达。
又不可行也。
志达而未信于天下。
又不可行也。
上位之人有不可。
故下位之人有踰垣塞牖而自遁者。
又岂惟退默而已矣。
方今天下百姓不敢争步亩。
四夷不敢犯守陲。
自元和已后。
国家不伤一夫。
不亡一矢。
虽有竖子弄兵。
曾无根穿皮蠹之患。
寻己伏诛。
然而閤下不谓无其时乎。
雍邱不能以才达。
求讨吴蜀以自试。
班超不能守其家儒。
然后得官校尉
夫文家之不遇清世
不免操弓矢而擐甲冑也。
今则仕由文学著。
官自清显尊。
閤下不谓志未达乎。
南海实筦榷之地。
有金珠贝甲修牙文犀之货。
非茂德廉名。
国家尝重其人。
閤下不谓未信于天下乎。
当其时。
士亦故不以天下之广居自隘其身。
不以天下之道自负。
以不知已故。
赂媒请介。
则不忍为。
守媒待介。
或有所自弃。
故退默者不得不自进矣。
閤下以为时乎未可也。
呜呼。
之生于今二十四年。
虽天有南。
无可置其门。
虽天有东。
不得开其序。
伏腊不足于糗粮。
冬夏常苦于皲湿。
然而因时著书满十卷。
自谓不有得于今。
必有得于后。
不有得于人。
必有得于鬼神。
今则力疲而天下笑。
日暮而邮舍闭。
今閤下进为天下利。
而又显为诸侯师之时。
何得为踰垣塞牖之乎。
故先自弃。
南向再拜。
不胜恳恳。
穷泰有时。
未可知也。
谨贡旧投刺书一卷。
以其最近于情。
杂歌诗共二卷。
以其颇有逸事。
伏惟周赐观览。
无惮僇笑。
江南论乡饮酒礼书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昨日送贡士堂上。得观大礼之器。
见笾豆破折。尊盂穿漏。
生徒倦怠。不称其服。
宾主向背。不习其容。
呜呼。天下所以知尊君敬长。
小所以事大者。抑非其道乎。
天下之用其道。不过于一日。
尚犹偷惰如此。况天下尊君敬长。
能终日者乎。是以朝廷时诛不顺。
邻里日起纷争。固当然也。
夫布衣匹夫。始则用其道自达。
故化耕稼而王侯。化陶渔为公卿。
其变化不测若此。然而一旦居上位。
既不预兴俯拜揖之事。尚不能素严有司。
时阅其威仪乎。呜呼。
谓王公大人耆老衰罢。固当然也。
然而有擎跽稽首于瞢褐之前。畏敬戒慎。
有终日不敢嗜酒殽。不敢近妾妇者。
其于诬惑之道。尚能去其情。
自化之术。则不能一日勤其容。
唯王公大人无惭瞢褐乎。瞢褐尚能自大其法。
王公大人反以其道信之乎。即其奉瞢褐能速化其耕稼陶渔者。
则瞢褐者可以有土地而制王公大人矣。是不知升乎科者不由夷狄言。
迁乎资者不由瞢褐授。昭昭然何哉。
抑不知孔子之道如商君乎。以其法自敝也。
伏惟閤下务速有司。按诸礼图。
修其器服。戒将事而隳者。
时训习之。毋使每岁临事而隳其容。
幸甚幸甚。再拜。
沁园春 宋 · 王云焕
 押麻韵
四十君王,三百载间,兴亡一家。
幕府峰高,生涯社燕,胭脂井暗,富贵飞花。
山骨呈羞,江声带恨,磨尽英雄岁月赊。
君知否,是枋头灞上,着数全差。

倚空长剑吁嗟。
争战年来似乱麻。
但苍陵古冢,白杨啼鴂,荒园废沼,青草鸣蛙。
旗盖东南,风涛天堑,难比兴亡隙地些。
休凝伫,望长安路杳,夕照愁鸦。
七谏 其三 怨世 西汉 · 东方朔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㠁嵯。
泠泠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屏移
蓬艾亲人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𡠜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湣湣之浊世兮,安所达乎吾志。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
踌躇于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耄思
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留滞
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峡中山高巳牌方见日色 南宋 · 黄人杰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上峡扁舟稳,滩平水不波。
山高见日晚,谷远受云多。
乱石争奇怪,幽禽自啸歌。
若无诗写兴,此景佳何宋陈起《前贤小集拾遗》卷二)
何侯 唐 · 裴处权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明皇帝怀柔百神。以功济四渎。
蒲股肱郡实祠宗。繇是刬旧图新。
庙貌甚设。国有祀典。
蒲侯职之然。天下郡县濒于我者。
多曲架榱桷。庙神乞灵。
滑临洪波。神有宁宇。
且曰渎古也。故神以称。
六年夏不雨。尚书博陵崔公惧兹农事。
凡明神灵迹有可以膏稼穑者。必命牺牲箫鼓以动之。
卒无应。一旦。
监军使阎公曰。郡濒何侯具存。
姑用申祷。宜斡流以苏大田。
五月庚午。公会阎公幄河壖。
列旌旆。率府从事
合牙门诸将郡县吏。罗为拜。
声以具乐。酾以清觞。
腥爓燔炙。苾芬交错。
版书精意。以耸听。
六月辛未雨。乙亥始霁。
乙亥秋七月壬子。以烈日下烛。
南亩复燥。公曰。
时雨难再。将秋成何。
阎公曰。何侯利吾州。
前应如答。吾且祈且报。
庶终功。癸丑
公复会阎公。仪若庚午
丙辰雨。己未乃霁。
噫。公祷之虔。
神应之速。祷不虔无以徼贶。
应不速无以协农时。既贶既应。
多稼织野。寒耕热耘之子。
其有京坻之望乎。昔王尊舍熊轼卧金堤。
却惊波也。公仗戎钺祷于河滨
勤甘雨也。惊波缩。
所以完居邑也。甘雨零。
所以遂嘉谷也。则知前贤后贤之推诚济物。
吻若符契。矧乎食民天也。
宜拜赐。阎公揖曰。
齐诚以动神者。尚书公之德也。
公揖曰。始谋而获应者。
将军氏之力也。于是相与拜宇下。
或曰。昔河流滥汎。
将鱼滑人。滑人祝
骇浪帖息。今日拜赐。
未若记之感通。公乃召从事河东裴处权文其功。
客有博陵崔应书于石。会昌六年九月一日记。
汉武封禅论 唐 · 林简言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
仲尼以季氏旅于泰山为僭。
汉武泰山为僭欤。
抑闻无其位无其德。
为事僭也。
有其位无其德。
为事亦僭也。
又闻封泰山
报成功也。
斯皆德称乎位者为之。
若伏羲神农者也。
轩辕颛顼者也。
尧舜禹汤者也。
汉武封禅奚慕哉。
秦乎。
伏羲乎。
尧舜乎。
秦封禅二代而秦灭。
固不可慕也。
若以伏羲尧舜为心。
亦宜访伏羲尧舜之道。
与所以行之道。
侔之乎。
不侔之乎。
彼茅茨不剪。
而木不呈材。
岂曰侔哉。
彼舞于两阶。
而黩武穷边。
岂曰侔哉。
彼用夔典乐
李延年进。
岂曰侔哉。
彼设谤木。
而捕人诽者死。
岂曰侔哉。
凡所举虽厮养之人。
亦知不侔矣。
汉武计。
宜罢去不侔。
行其侔者。
已行之。
则卿大夫行之。
卿大夫行之。
则国人行之。
夫如是。
虽不封禅。
而伏羲尧舜之德之美自至矣。
何不遵此道。
司马相如谀佞遗草。
内欺于方寸。
外欺于千古。
矫名窃德。
冒烟云。
蹑凌兢。
泰山
梁父
好商辛夏癸之好。
迹伏羲尧舜之迹。
季氏之僭。
安可逃乎。
齐桓公议封禅。
管夷吾用他辞以罢之。
以其无帝王位故也。
无德与无位相去几何。
汉朝有人如管夷吾
应用三脊茅以籍。
固不使其君与季氏等。
小师清正 南宋 · 释大观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五、物初大观禅师语录
行脚得力句,未有佛祖时体取,早落第二。
若是出一丛林,入一保社,辊缠万户葛藤,讨甚分晓?
须知正因颖利之士,如迦陵脱壳,已压凡羽。
借使未得㘞地一下,其坚确志趣,自是不同。
雪峰三到投子,九上洞山,将手巾一条,挂在项上,是处做饭头,执劳不惮。
观其初见德山,问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
山和声便打,更与他说个:「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郎当不少」。
雪峰当下如桶底脱,争宗乘中事何?
直至鳌山,雪夜向岩头一一供欸,蓦被震威一喝,云:「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则平昔所重处,一时不见了。
连忙叫道:「今日始是鳌山成道,又是谁使之然耶」?
清正曩出蜀而僧于此,盖夙缘也。
一单下版,颇卓卓地,较诸前时,则究宗趣、识语脉。
斯二者皆病也。
予见今时究宗趣者多作实法商量,识机语者蹈人脚迹。
既不作实法商量,又不许蹈人脚迹,当作如何倒断?
待汝遍参归来,别有勘处。
栖真身长老请赞 南宋 · 释大观
 押词韵第九部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六
我无我,这个。
眨得眼,话已堕。
翻转面皮,放人不过。
搥碎连城之璧,大肆秦人之祸。
按:《物初大观禅师语录》。
蜀都赋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一
蜀都之地,古曰梁州
禹治其江,渟皋弥望,郁乎青葱,沃野千里。
上稽乾度,则井络储精;
下案地纪,则坤宫奠位。
东有巴賨,绵亘百濮。
铜梁金台,火井龙湫
其中则有玉石嶜岑,丹青玲珑。
邛节桃枝,石䲛水螭。
南则有楗牂潜夷,昆明峨眉。
绝限𡷐嵣,堪岩亶翔。
灵山揭其右,离堆被其东。
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
于远则有银铅锡碧,马犀象僰。
西(《御览》九百六十六作「于西则」)泉铁冶,橘林铜陵,邙连卢池,澹漫波沦。
其旁则有期牛兕旄,金马碧鸡。
北则有岷山,外羌白马。
兽则羬羊野麋,罢犛貘貒,麡𪋮鹿麝,户豹能黄,𧴃胡蜼玃,猿蠝貜猱,犹豰毕方。
尔乃仓(《文选·西都赋》注、《南都赋》注作「苍」)山隐天,岎崟回丛,增崭重崒𡶑石𡽴(未详。)崔山枝𡾛(未详)
嶵㟴,霜雪终夏(《文选·南都赋》注作「夏含霜雪」)
叩岩岭嶙,崇隆临柴,诸徼崼𡸣,五𥐸(《文选·蜀都赋刘逵注作「屼」)参差,湔山岩岩,观上岑嵓,龙阳累峗,漼粲交倚,𡹐崒崛崎,集崄胁施。
形精出偈,堪𡽊隐倚,彭门岛㟅(《文选·蜀都赋》注刘达注作「鸿屼」)
岍嵃嵑岢,方彼碑地,𡸗𡶐轕𡽖,砾乎岳岳,北属昆崙(《文选·蜀都赋》注作「昆仑」),泰极,涌泉醴。
凝水流津,漉集成川。
于是乎则左沈㹈,右羌庭,漆水浡其匈,都江漂其胫。
乃溢乎通沟,洪涛溶沈,千湲万谷,合流逆折,泌瀄乎争降,湖溱排碣,反波逆濞,𥕴石冽巘,纷𦭰周溥。
旋溺冤,绥颓惭,博岸敌呷,祽濑磴岩。
摚汾汾,忽溶闛沛,踰窘出限,连混陁隧,铚钉钟涌,声欢薄泙龙。
历丰隆,潜延延,雷扶电击,鸿鸿康濭,远远乎长喻。
驰山下卒,湍降疾流,分川并注,合乎江州
于木则楩栎,豫章树榜,𣚞櫖椫柙,青稚雕梓,枌梧橿枥,㯕楢木㮨,枒信楫丛,俊干凑集。
𣐑櫅㭈楬,圠沈樘椅。
从风推参,循崖撮捼。
淫淫溶溶,缤纷幼靡,汎闳野望,芒芒菲菲。
钟龙䇣𥯑,野筱纷𢀺。
宗生族撍,俊茂丰美,洪溶忿苇,纷扬㮻合,柯无风披,夹江缘山,寻卒而起,结根才业,填衍𨒡野,若此者方乎数十百里。
于汜则汪汪漾漾,积土崇堤。
其浅湿则生苍葭蒋蒲,藿芧青蘋,草叶莲藕,茱华菱根。
其中则有翡翠鸳鸯,袅卢鹢鹭,䨥鶤鹔鹴。
其深则有獭猵沈鳝,水豹蛟蛇,鼋蟺鳖龟,众鳞鳎𩽨(案《文选·南都赋》注、《江赋》注、《七启》注并引“蚌含珠而擘裂”,当是此下尚有脱文。)
尔乃其都门二九,四百馀闾,两江珥其前(本作「两江饰其市」,《艺文类聚》六十一亦如此,今从《文选·蜀都赋》注《水经·江水》一注改。)
九桥带其流,武儋镇都,刻削成蔹,王基既夷,蜀侯尚丛。
并石石𡥷,岓岑倚从,秦汉之徙,充以山东(本作「元以」,从《文选·魏都赋》刘逵注改。)
是以隤山厥饶,水贡其获,苴浮流,龟鳖碛(本无「鳖」字,从《艺文类聚》补。)
石蝎相救,鱼酌不收,𪄫𪃶鸲凰,风胎雨鷇。
众物骇目,单不知所御。
尔乃其裸(疑「果」),罗诸辅𢼑(未详)
缘畛黄甘,诸柘李枇杞,杜榛栗,棠黎离支,杂以梴,被以樱梅,树以木兰,扶林禽,爚般关
旁支何若,英络其间。
春机杨柳,袅弱蝉杪,扶施连卷。
𧲽貕螗蛦,子𪆳呼焉。
尔乃五谷冯戎,瓜瓠饶多,卉以部麻,往往姜桅附子巨,木艾蓠,蔼酱酴清,众献储斯,盛冬育,旧菜增伽,百华投春,隆隐分芳,蔓茗荧翠,藻茈青黄,丽靡螭烛(本作擒烛,从《文选·西都赋》改。)
若挥锦布绣,望芒芒兮无幅(本作「望芒芒子于无盐」,从《艺文类聚》改。《御览》九百七十七作「万条荣翠,藻若丹黄离锦布绣,望之无疆」。)
尔乃其人,自造奇锦,紌繏𦃄䋶,縿缘卢中』。
发文扬采,转代无穷。
其布则细絺(本作「细都」,从《御览》八百二十改。)弱折,绵茧成衽,阿丽纤靡,避晏与阴,蜘蛛作丝,不可见风,筒中(《文选·蜀都赋》注作「筒中」。)黄润,一端数金,雕镂铅(一作「金节」,《御览》七百五十六作金口。)器,百伎千工(二语本但存「雕镂扣」三字,从《艺文类聚》补。)
东西鳞集,南北并凑,驰逐相逢,周流往来,方辕齐毂,隐隐轸轸(本不重言「隐轸」,从《文选·西京赋》注补。)
幽轕,埃勃尘拂,万端异类。
崇戎总浓般旋,阓齐𠴲楚,百喉不感概。
万物更凑,四时叠代。
彼不折货,我罔乏械。
财用饶赡,蓄积备具。
若夫慈孙孝子,宗厥祖祢,鬼神祭祀,练时选日,沥豫齐戒,龙明衣,表玄谷,俪吉日,异清浊,合疏明,绥离旅。
乃使有伊之徒,调夫五味,甘甜之和,勺药之羹,江东鲐鲍,陇西牛羊,籴米肥猪,𪋇𪊍不行,鸿𧴅𤢏乳,独孤鸧,炮鸮被纰之胎,山麇𩩜脑,水游之腴,蜂豚应雁,被安鴳晨凫,戮鹢初乳,山鹤既交,春羔秋𪕋,脍鮻龟肴,粳田孺鷩,形不及劳。
五肉七菜,朦厌腥臊,可以颐精神、养血脉者(本作「可以练神养血脉者」,从《北堂书钞》未改本一百四十二校补。案「膴俗和脉,因变为脉。」)
百金之家,千金(本作「斤」,从《文选》注改。)之公,乾池汇澳,观鱼于江。
若其吉日嘉会,期于倍(疑作「涪」)□□春之阴,迎夏之阳,侯罗司马,郭范畾杨,置酒乎荥川之閒宅,设坐乎华都之高堂。
延帷扬幕,接帐连罔(本脱「连」字,从《文选》颜延之曲水诗序》注补。)
众器雕琢,早刻将皇。
朱缘之画,邠盼丽光。
龙蛇蜿蜷错其中,禽兽奇伟髦山林。
昔天地降生杜𨝘密促之君,则荆上亡尸之相,厥女作歌。
是以其声呼吟靖领,激呦喝啾,户音六成,行夏低徊,胥徒入冥,及庙噆吟,诸连单情,舞曲转节,踃馺应声。
其佚则接芬错芳,襜袩纤延,𨅍凄秋,发阳春,罗儒吟,吴公连。
眺朱颜,离绛唇,眇眇之态,吡啖出焉。
若其游怠渔弋却公之徒(本作「若其游怠鱼弋群公之徒」,从《文选·蜀都赋刘逵注、《艺文类聚》改。),相与发呼阳,濒(本作「如平阳《先页》」从《文选·南都赋》注改。)巨野(本作「臣沼」,从《文选·蜀都赋刘逵注改。)罗车百乘,期会投宿,观者方堤(《艺文类聚》作「方防」。)
行船竞逐(《文选·吴都赋》注作「行舟」。),偃衍𣟷曳,絺索恍惚,罗畏(一作「隈」)弥澥,蔓蔓沕沕,茏睢䁨兮罧布列,枚孤施兮纤缴出,惊雌落兮高雄蹶,翔鹍挂兮奔萦毕,俎飞脍沈,单然后别(《古文苑》韩元吉本,又章樵注本、又略见《艺文类聚》六十一。)
庐山东林寺故临坛大德塔铭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维元和十年冬十月己亥。我具寿大师归于庐山东林寺。既庀事。门弟子道深如建等以铭志为急。白彭城刘轲尝执吾大师之巾锡。大师行业德状。能言之。乃走其徒持事状于山阳草堂。具道其所以来。既受事。仰而哭。且曰。何心遽忍铭吾大师。俄而曰。我而不铭而谁为。于是衔涕涟涟。作石塔铭志云。大师讳上宏。俗饶姓。其先临川人。祖公悦。父知恭。世为南城闻儒。故大师自童子耳熟家训。故风流举动。造次必于儒者。年十五。脱然有方外之志。遂依舅氏出家。暨二十二岁。具戒于衡岳大圆大师大历八载。敕配本州景云寺。后依南昌律师学四分毗尼。既覃精研究。或从我驾说而通者。日有百数。时谓景云且在。无患无律。贞元三年。止南昌龙兴寺。四方风闻者尘至。时江州峰顶寺长老法真台州国清寺法裔。荆州庆门寺灵裕。并有大名于时。会有事于灵坛。故三长老摄大师以临之。至四十年春九江守李公康以东林远公旧社。不可以无主。固请住焉。前后莅事凡一十八会。彼域之男女。繇我而作比邱者。万有五千五百七十二人。大师通明大教。祖述毗耶。宪章修多罗。心同曹溪。事同南山。故及我门而升我堂者。未尝虚返。我所以驾白牛以驱羊鹿。孰谓我为小乘者乎。繇是荐绅先生颜鲁公姜相公。并愿依遗民莱民旧事。待大师于虎邱雁门之上。故游二林者谓生犹在。将大去。乃遗言于二三子曰。吾生七十有七。腊五十有六。年非不耆。腊非不高。今则去矣。尔无谓吾死。门人道深怀纵如建冲契宗一智则智明云皋图信行允等。长号无愬。相与立石塔香炉峰下。是月丙寅。归舍利于塔。从故事也。不得让。荐诚于铭。铭曰。
德有塔。
功有铭。
功可祖。
德可宗。
宗可师。
师有资。
呜呼。
千载而下资而后者。
知是塔有毗耶之宗师。
枢密刘公墓志铭1087年6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一、《净德集》卷二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元年三月某日,枢密学士朝议大夫、充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马步都总管兼知渭州军州、管内劝农使彭城郡开国侯食邑若干户、食实封若干户刘公以疾薨于位。
驿奏至,朝廷悼之,遣内侍护丧以归,赐赠加等,凡所以赈恤其家者甚厚,诏赠太中大夫
明年七月某日,乃葬于颍昌府某县某里,循礼考吉,务其称也。
公讳庠,字希道,世为彭城人,其先盖汉楚元王交之后。
曾祖讳某,祖讳某,皆恬于隐晦,爵禄不及。
考讳某,博学知道,为世大儒,有器业可巨用,不幸仕龃龉,终青州观察推官,门人考其德义,谥明道先生,累赠银青光禄大夫
妣李氏,生显家,有贤行,治家教子如古烈妇,以公贵累封某郡太君
公少孤,八岁能诗,为石曼卿所器。
年十四,以文谒明道先生之友蔡文忠公,公奇而婿之。
文忠遗奏,试将作监主簿,调宋城县主簿
用程文公荐,改陈州司户参军,移莫州莫县,治塘水,溉民田数千顷。
嘉祐二年进士第,六年,迁著作佐郎、知河南府伊阳县
英宗践阼,迁秘书丞
修奉昭陵,百货之须,动辄千万,公治之有序,邑人不告病,而官亦足用。
太常博士、充高密广平两县教授
是时诏两制御史,知制诏蔡抗荐公可任。
英宗以灾求言,公即上书论世务十馀条。
英宗嘉叹,以书示宰相韩忠献公,且问所以,韩以不识对,上益重之,遣内侍宣旨,有「甚知才美」之语。
遂用荐除监察御史里行
及对,英宗曰:「欲用卿久矣,有大臣言卿与蔡抗亲,朕答以内举不避,虽亲何害」?
󲦤绅士大夫咸以为用公之当。
九月壬子朔,日有食之,未数日,陈张幄具后苑,以待宴幸。
公言去日食太近,非畏天之威,恐惧修省也。
乃为罢宴。
会圣宫创仁宗神御殿,宏丽过制,费钜万,公谓「天子之孝,不在宫庙之奢靡,在继先志,隆大业。
今营建甚盛,非所以昭先帝俭德」。
英宗为损其制。
襄阳郡王允良郊祀不陪祠,久罢朝谒,公陈其桀傲慢上帝,无人臣礼。
奉宸库失盗,公劾巨阉领皇城司职事者,以严宫城之禁,「愿陛下不以近习挠天下法」。
英宗曰:「法令之设,内外一体」。
翌日都知以下皆论罪。
李珣犯销金,开封府以中旨辄释,公累言乞正国典;
请对,又陈之。
英宗曰:「朕岂私一李珣邪?
仁宗外家,若行之,天下谓朕如何?
更不须言」。
公知上意如此,方已其论。
又尝言:「命令失,名器滥,则知制诰还词头,门下封駮,愿申饬臣子举职如故事。
谏官、御史皆所以补阙失,柅违谬,宜增其员」。
吕诲等既去位,公累疏乞留。
又求对,奏:「诲等忠正敢言,意在爱君,陛下奈何轻斥之,以累盛德」。
上曰:「朕本不贬,自是等不肯留尔」。
公恳请召还,词不少屈,时论韪之。
英宗不豫,公力陈「日食星变,宜崇俭纳谏,布惠泽,以解天意,则转灾为祥,圣体当享无疆之休」。
久之,朝政多自中出,皇嗣未立,人心尤不安。
公独拜疏,谓:「太子,天下本。
汉文帝、唐太宗皆于即位元年预建太子,为宗社无穷计。
颍王长且贤,愿陛下亟立为皇太子」。
上感悟,大位遂定。
又请颍王侍禁中,阅天下奏报,降付如平时,俟康复乃罢,则圣躬便于颐养而机务不壅;
宰臣韩琦、枢密使文彦博宜夜直,以安人心。
英宗崩,百官临福宁殿,太官给肉食。
公谓「先帝弃四海,臣子岂知肉味?
请给素食,庶近礼」;
「州郡遣子弟纳贡,贺即位,恩补过幸,宜罢去」。
事虽不行,识者以为是。
以神宗登极,恩补主客员外郎殿中侍御史里行
未几,迁右司谏兼提举国子监
一日,神宗语及汉武事,公对曰:「王者当上法尧舜之德,下迹成、康、文、景之治,汉武不足为陛下道」。
神宗悦其忠。
时边臣有邀功致戎者,本非朝廷意,公疏其奸谋,请寘于法,以谢天下。
及下二府大臣措置边事之宜,定以公罪,庶几不茍简误国事。
又陈中国禦戎之体,守信为上,武帝深入为下策。
宝元时元昊叛,五来五背,天下为之困敝,今莫若宗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
古者冢宰制国用,量入以出,请诏二府议大计。
京师久不雨,蝗害稼,公引王弼、京房说,以为阴不能固阳,故不雨;
臣安禄兹谓贪,厥灾虫。
请黜臣下不胜任、安禄无德、蔽恶为孽者,则雨以时降,蝗不为灾。
又乞贳孙琪,留马默,以来直言;
优容王陶,以全恩旧。
公之启沃献替,正纪纲,纠奸佞,著闻于人者如此。
其秘词切论未尝语于私者,则莫得而知也。
是年秋奉使大辽
故事,两朝国忌不相避,公将还,度以正月八日至白沟,宴用乐,然是日英宗小祥也,公具以告,愿于涿州插宴,则八日雄州,且行香,得遂臣子之志。
辽主叹美,从公言。
使还,除集贤殿修撰、充河东转运使,盖公论议刚果,权贵忌之,而利其去也。
时晋地旱饥,军费日广,公计一道之产,惟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温泉盐矾,博易以济用。
又请募民入粟塞下,预为足食计,悉听之。
俄迁起居舍人、除天章阁待制,改河北都转运使
契丹入侵霸州土场为己地,兵疑我,河东亦奏契丹徙帐西京,朝廷为之动。
诏公验状,公曰:「云朔去岁饥荒,孰便于屯聚?
今往西京者,不过集部族数万人,西胁秉常,南疑中国尔。
安肯舍定州平易之涂,趋并、晋险阨之地而入寇乎」?
又以五说料其必不能有为,宜安静持重以待,可遂无事。
后果如公言。
二股河之役,兴兵无馀力,边城遂不完,公谓城垒之设,俯瞰敌境,势不在河防后,请辍二股役兵,备霸州等城,以严守禦
黄河起春夫,御河继之,凡十七万九千人,期以期月罢。
公谓今年河始东流,其南北岸创堤防千馀里,以夫役争土功,力不足用,虽责以速成,未见实益。
愿减半先治其急,而徐其他,则无枉费劳民之患。
诏约二股北流口,以拔水势。
公言:「河方东流,而遽遏其北,则澶、滑以下,将有溃溢之虞。
傥以岁月分杀其势,渐议闭塞,乃得治河之策」。
宦者程昉乞益兵助御河之役,欲以奏功。
公谓督工于盛夏,则暍死者众,乃奏缓之。
又请销开塘口泄水势,外示设险之方,而内不失蒲苇樵苏之利。
朝廷皆信其
青苗令始下,公谓不可行,奏愿罢之。
岁馀,差知成都府,以亲年高,不拜,得知真定府
属并晋用兵之后,民疲不聊生,上以安辑之旨谕公,又除河东都转运使
至则宽力役,蠲逋负,赈流散,以称上意。
凡三阅月,乃召还,知开封府
前此,议者置厢官分治府事,凡轻罪听决遣。
公谓:「京师多豪右,厢官体轻人不畏,或缘而宽纵有罪。
且政出多门,非所以肃清浩穰之术。
赵广汉尝患二辅乱其治,犹欲兼之,况厢事之末乎!
请罢蔡确、沈振,愿殚力公事,以报万一」。
是时,宰相王安石用事,与公异论,主于安石,见公不庭参。
公谓:「朝廷之仪,安可以私废」。
上疏辨之,由是上失宰相意。
神宗亦尝谕之曰:「卿何不与一二大臣协心济治乎」?
公对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
知事陛下,不知附王安石」。
不数月,除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充河东路经略安抚使
盖朝廷以二鄙为虑,谓公深知西北事,故以阃制付之也。
前帅尝建惹凌议,不足示威武,公奏罢之。
夏国降羌数千人,公虑其为患,请遣诣境上,召其君归之,有不去者,乃留,外以示大体,内以消奸萌,两得其策。
事未报,果有谋归者,中旨亟令徙内郡,公谓:「降羌迁则生变,宜假宴犒,渐移徙至太原,并边既无虞,比次区析于华人之中,久则吾民矣」。
从之,塞外以宁。
累请复宪州以重形势,还置惠宁、肃定、神木三堡,以备应援。
又请募兵民子弟之彊劲者为勇敢,以壮军声。
如汉谪民戍边故事,下流非巨蠹积奸者,择少壮贳罪徙河外,以实边徼。
皆可其奏。
契丹议侵疆,谍者谓有称兵意,朝廷问公,以为未必然。
岢岚雁门求济师,皆不应。
契丹主驻云州,遣数骑涉吾境,逻者得之,契丹驰檄,纷辩不已。
公奏曰:「契丹意在疆埸,持此为端尔。
臣刺知云州无兵,朔艰食,愿朝廷缓答而峻拒之。
盛夏,兵未必至,惟以有备待非常,乃得计。
愿遣刘忱等至境上,姑以理谕,臣俾将佐饬兵观衅而动,此事机也」。
时朝廷以契丹使言顺礼恭,及持敦睦和好之,乃录契丹主书付公,谕以地界,且通商。
公复奏曰:「臣窃疑契丹此举非本心,盖见朝廷尚未克复河湟,不得不为唇齿之计,故以此尝我尔。
今欲争辨积年已定之疆界,曲固不在中国而在彼,则泛使之来,礼宜偃蹇而反恭顺,辞宜高抗而反卑逊,臣窃恐其意别有所在也。
敌意无厌,朝得寸,暮求尺,必又有侥倖之请,宜直以拒,或与以不当得之地,既杜其奸,未必不疑中国有谋,用此以饵之者。
若妄意于我,背盟伺隙,恐非岁月可解也」。
公争之既不能得,会遭太夫人丧去位,后竟以黄嵬山分水岭地与之,公常以为恨,士大夫为国远虑者,至今惜焉。
郡邑酒户,月以课入供河外,远或至千里,公请以季易月。
麟、府州汉户之单丁与蕃族之内附而遇歉者,檄有司蠲其役,且著为令。
晋俗尚焚骸,贫不克葬者,遂委不视,为竁四穴以藏之。
公在晋二年,治兵与民,皆得其心,以静制寇,不劳而服,父老至今犹能称道感叹之不已。
丧既除,又差知成都府
蜀久安无事,朝廷以德惠抚之,官吏或纵情忘分守,公一切以法度,上下宜之。
细民竞利,以高直占坊场,破产不能偿,相继箠死或自杀,公请蠲所负,以惠远人,乞推之诸路。
天子可其奏,获免者凡数十万计。
文州蕃族有复雠者,当以蕃法论,朝廷欲加诛,请赦之,以宁边圉;
缘罪徙内郡者,愿复之,以示恩信;
西山六州与汉人为婚姻者,请禁之,以防后患。
悉从公奏。
至于治石室黉舍,增置学官,广朝廷教育之意,又新乖崖张公,为书韩忠献公碑立祠下,慰蜀人之思,皆有助于治体也。
礼部郎中、知秦州,充秦凤经略安抚使
以失举,降秩一等,改虢州
及期,知江宁府
官制行,易朝请大夫
未踰年,又坐失举,降秩知滁州
甫三月,特起知青州,充京东东路安抚使,又徙知永兴军
时征西戎无功,调发恟骇,关右骚然,天子震怒,大臣无敢议者。
公过阙赐对,言:「虚内事外,恐动摇根本。
边隅之患,特手足之疥,圣德宜涵容,置之度外,天下幸甚」。
上嘉纳焉。
陕右保甲行团教法,州邑扰动。
公奏曰:「军旅之后,年饥人劳,正当完养其力,宜权罢教,俾之少休」。
乃得罢一年税租。
苗役之逋,荐饥不能偿,请倚阁以纾其乏。
流徙汉南者,请依富弼青州赈济术,俾京西安集之。
移税往他州,民不堪其劳,请宽下户。
诏皆纳可。
南山逃卒仅百人,依聚山谷,时出剽近县,或杀官吏,厚遗山民为耳目,因保甲团教掠兵器,驱村落马骡乘以遁。
捕者虽勇锐,终莫能遏,长安大恐。
公于是徙山中居民入保,奏罢并山团教,令歛外马悉归州县,乃发兵驱之。
未几,贼势自蹙,遂歼凶渠,而支党亦溃矣。
是年十二月,拜枢密直学士,旋除知渭州
转运使办军储非其术,按版籍强民以供,公揭榜罢之,增物价而民来愿输者众,廪计大实。
边吏请发防兵,公谓疆圉无事,遂不遣卒,无他虞。
弓箭手屡以戍废耕,公下番休之令,凡旬有五日而罢,边户便之。
朝廷方与民休息,有怀柔四夷之意,公亦以绥边弭寇为先务,不幸在镇三月而卒,故宏规远略,未施一二也。
初,公感疾,有大星陨于正寝,人咸异之。
及其没也,华人戎族皆恸哭。
讣至京师太皇太后嗟悼之深,且谓:「如刘庠辈不过数人,方将召用,而命不少假」。
󲦤绅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伤之。
呜呼!
公刚方直谅,学造本统,通古今治乱安危之孰为,积深而蓄厚,亲逢睿明,被遇隆眷,发为爱君忧国之谋,推为泽民恤物之利,贤者事业,盖无愧负。
惟屡忤权贵,不忍一俯己徇合,悠然四方,遂至终老,此可悲也。
太皇太后为宗社万世计,保祐嗣皇,裁决大政,图倚旧德,共厎治安,而公不及见焉,此重可悲也。
公娶蔡氏,封安康郡君
男六人;
端夫凤翔府观察判官,先公五年卒;
次三人早亡;
敦夫承奉郎
宽夫承务郎
女一人,适定州北平主簿朱师略。
孙男二人:沔,假承务郎
浩,早夭。
女一人尚幼。
公享年六十四,有文集二十卷,奏议三十卷,藏于家。
雅不喜治生,禄廪所入,均以赡族人。
使契丹得金币,则以葬宗党之贫者,凡二十馀丧。
兄之子,互以恩补,故捐馆之日,宽夫犹未仕,此人所难能也。
储宫之议,公尤晦密,终神宗一朝无知者,此又难能也,视古君子何愧耶!
蜀茶之初禁,彭州,辄条其害以闻,朝廷委公与部使审议,公以言为然。
既罪废,公又累疏辨之,知我可谓矣。
后八年,见公于渭,从容语议,慨然有忧天下之心,至明年而亡矣。
其德业始终大概,可得而知也。
重以诸孤之勤请,敢哭而铭曰:
彭城之刘,实继楚元,奕世有显,又生公贤。
惟公之贤,以刚济忠,献告二后,靡言不从。
治平之末,独建大议,天人合符,传以神器。
始终一朝,公晦不言,方之古人,孰为后先?
公忠自将,义不附会,天子倚信,用公于外。
公之在外,十有八年,威扬惠浃,卒老于边。
离明坤载,协德而济,黄发在廷,惟公已矣。
生有大节,没有重名,敢告无穷,勒之斯铭。
燕子矶 清 · 姚鼐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惜抱轩诗集八
袅袅丹崖薜萝石亭松桧俯惊波。
蒲帆从此通沧海,藜杖曾携眺曲阿
舟楫客逢前日少,江山秋见夕阳多。
水云洲渚还相错,独雁流哀远何。
次韵副使重渡大同江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四佳诗集补遗二
要遣兰舟取次过,晚来诗兴狂何。
大同江上春光好,浮碧楼前月色多。
心本虚舟那彼此,语凭重译半浇讹。
醉中为赠干将剑,霜刃如新十载磨。
苔藓876年 五代 · 贯休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严子钓台边不少,谢公山展上无多。
世间若也皆廉洁,金玉生根尔何(见《唐歌诗》残本六册《草木虫鱼类》卷六。)
箜篌引 汉 · 两汉乐府
 押歌韵
一曰公无渡河崔豹《古今注》曰: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其声语其妻郦玉。郦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名曰箜篌引。○逯案。宋乐志巾舞歌诗有公莫舞一篇。沈约谓琴操有公莫渡河曲。其声所从来已久。乐录非之曰:今三调中自有公无渡河。其声哀切。首入瑟调。不容以瑟调杂于舞曲云。据此。公无渡河曲兼为瑟调曲。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当公何(○《初学记》十六。《白帖》十八。乐府古题要解下作公无渡河。《乐府诗集》二十六。《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二。《诗纪》六。○逯案。《白帖》谓此歌出琴操。)
箕子(一曰箕子吟。) 汉 · 无名氏
古今乐录曰:箕子佯狂。痛宗庙之为墟。乃作此歌。后传以为操。
嗟嗟为无道杀比干
嗟重复嗟。
独柰何。
漆身为厉。
被发以佯狂。
宗庙保。
天乎天哉。
欲负石自投河。
嗟复嗟社稷何(○《乐府诗集》五十七。《诗纪前集》四。)
秦帝卷衣曲 清 · 姚鼐
 出处:惜抱轩诗集一
池水生青蒲,枝叶自相扶。
水绿平如故,池上蒲成树。
秦关百二氐王才,麾剑风云万里来。
图籍河西收四郡,旌旗邺下三台
燕姬赵女颜如玉,辇入殽函贮金屋。
阁道春游度渭南,珠帘暮卷临澧曲。
贵主还留钜鹿名,小腰绝爱鲜卑束。
去国婵娟意可怜,新恩慰藉情难足。
别有春风飘绮罗,华镫斗帐夜烟和。
君王欲卷衣裳赠,一片流云晓何。
雄略英姿冠当代,指麾旦夕收江外。
戎国分居大荔城,降夷尽保长榆塞。
大度何尝愧帝王,骄心岂免成伤败。
卷衣空忆可怜宵,月底花枝烟柳条。
婕好从招秦苑雁,侍中曾插汉宫貂。
锦袍再赐无颜色,笑杀河东金步摇。
当年力战壶关辟,雀来燕室诚何益。
女戎亡国志先荒,那系南朝谢安石
千秋编简载功名,一朝富贵埋荆棘。
青蒲零落水东流,不见霓旌下枋头。
碧云散尽梧桐影,太息阿房几度秋。